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如灿烂的星辰,映照着中国历史的天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2)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主要历史贡献。
              (3)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之后,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 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虽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救国之梦】
              “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中“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他实现“救国之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强国之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为实现“强国之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找到的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是指什么?
              【实现中国梦】
              (5)以上史实对我们最终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迈入近代的西方大国,世界历史的“英国篇”颇有份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推动英国快速步入近代的是哪三件大事?
              (2)历史上,英国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家,2013年4月8日去世的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其中之一,但在她作为首相访问中国时,却拒绝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3)近代历史上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也是不断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英关系的演变》为题,概要地写一段文字。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50字以内。
            • 4.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二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2)据材料二,以古代东西方政治为例,说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赞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片面性。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获得哪些重要的认识?
            • 5.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新华社社论
              材料三: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90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飞跃指的是什么?
              (4)当今中国正朝着世界政治经济大国迈进,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要迈上新台阶需要采取怎样的对策?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行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的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五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材料三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观点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新”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前期,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试列举这一时期取得的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史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蒙的和谐世界。”
              (4)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话


              材料二 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身着中山装参加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庆判断。  
              当《中央日报》记者提问莫特殊含义时,蒋介石表示:“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注:蒋介石)身为国府(国民政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毛泽东则大气的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在自然不过了。”   

              一一先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下图):“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奥巴马在上海和中国青年的对话(2009/11/16)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作的奋斗,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的特殊含义,分析毛泽东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