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这一时期取得的“进展”有( )

              A.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
              C.原子弹的研制成功
              D.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 2.

              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项目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粮食

              增长率

              33.5%

              91.7%

              499%

              146%

              20.9%

              33.8%

              A.“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 3.

              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原油

              100万吨

              160万吨

              180万吨

              210万吨

              发电量

              8.7亿千瓦

              15.3亿千瓦

              17.5亿千瓦

              20.8亿千瓦

              铁路货运量

              250万吨

              410万吨

              474万吨

              481万吨

              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 4.

              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
              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
            • 5.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关税壁垒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 6.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大跃进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文革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方视察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八五”计划期间“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概括这一讲话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 8. 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 9.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10. 根据下表,你认为正确的是(   )

              年份

              1966-67

              1967-68

              1972-73

              1974-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A.当“文革”走上正轨以后,经济开始逐渐回升;
              B.“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周、邓主持工作时,进行了全面整顿,成就明显;
              D.“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