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本国度量衡与米制兼用,然而由于政局不稳等原因,新制实际上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与米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普遍通行于全国。
              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今后,法定计量单位将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近代和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 2. 建国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作用下,中苏(中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写道:“‘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冷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与美国进行和解,这是要冒风险的。”“在这个初期阶段,毛泽东也几乎肯定地没有摆脱传统的观点,即苏联及其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顾及彼此之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再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对方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第六条 缔约国为便利及加速两国之复兴及对世界繁荣有所贡献起见,同意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苏联、对西方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四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材料一表明建国初期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实施上述方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建国后30年的历史,说明上述外交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又是怎样消除“一边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四表明中国外交方针、中(苏)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 3.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多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荣氏家族显赫中国百年》

                     材料二: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1)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2)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
              (3)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行道上;此外他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
              (4)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坝并举。
              (5)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洲师范学校,翌年建立;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6)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摘自“南通市市政建设网”

                     材料三: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2005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为49.7%民营企业出口额高达148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增水平,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6.4个百分点,在中国外贸200强中占据13个席位,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架起民营经济腾飞的支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4年至1922年的荣氏企业获得巨大发展,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37以后为何遭到空前浩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采取的措施涉及哪方面,并指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荣氏兄弟.张謇等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你认为“实业”能“救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认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