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结束“两个凡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3. 经济的发展始终人类关心关注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份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5%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表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总量


              品种

              1956年

              1965年

              农业总产值

              610亿元

              590亿元

              粮食

              3.85亿吨

              3.89亿吨

              棉花

              144.5万吨

              209.8万吨

              工业总产值

              642亿元

              1402亿元

              447万吨

              881万吨


              表二:1956~1966年工农业生产总量

              (1)表一说明了什么?简析其原因

              (2)表二说明了什么?简析其原因

                 材料三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四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图一


               
              图二(其中第二图标识的时间2009年)

              材料五 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3)材料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五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

            • 5.
              【题文】(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这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专门提出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提并论,这就为十三年以后我们党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应当是通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需要。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三是要求我们切实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炎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深化。

            • 8.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 9.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1)建国后,我国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目的及主要意义。

              (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次重要会议。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请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标志性意义。

              (3)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出“根本转型”的内涵及基本达成的标志。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有哪些?

            • 10.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天津)开通 ②设立海南省并设置为经济特区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