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 2.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比较著名的有《民报》和《万国公报》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更是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

              A.A
              B.B
            • 3.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②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  )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

              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 6.

              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商业风气渐开,经商观念逐渐形成
              C.上海区位优势明显,人口开始大量聚集
              D.知识逐步贬值,士人追名逐利
            • 7.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
              D.他也可以坐在家里收看其主演的电视剧《霍元甲》
            • 8. 《民报》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国内影响较大的期刊,创刊时出版6000册,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发行3000册,创造了中国近代期刊史上空前的发行记录。这主要是因为该期刊

                 

              A.宣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民主共和
              D.反对传统理念
            • 9.

              《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因内容的通俗性受民众欢迎
            • 10.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治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
              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C.“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
              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