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母亲》
            • 2.

              作家乔伊斯在小说《尤利西斯》中,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主人公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乔伊斯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 3.

              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作家波德莱尔决意让艺术超越平俗时空框架,而导向语言和道德王国之外的“不可知”意境,他的《恶之花》将形象同象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向传统思想和美学观点挑战.由此可见,他的作品

              A.提倡古典主义的质朴
              B.推崇浪漫主义的理想
              C.具有现实主义之逼真
              D.已具现代主义之特征
            • 4.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 5.

              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 6.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A.正确
              B.错误
            • 7.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 8. “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这类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理想主义
              D.现代主义
            • 9. 毛泽东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为默片《摩登时代》的剧照,这是卓别林有感于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而作。剧中卓别林饰演工业社会中的一名不幸的工人,曾在街头搭救一名偷面包的流浪女。他身无分文,被迫故意犯罪以便被送进监狱,并从此几进几出。流浪女因歌舞天赋而成了红星,引荐他出狱后去工作,他一鸣惊人。但好景不长,两人再度出逃,亡命天涯,此片摄于1935年。 


              材料二 下图为电影《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阿Q正传》,鲁迅作,1921年发表。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贫如洗,但靠着“精神胜利法”的麻醉而怡然自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开始神往于革命,但却遭假洋鬼子斥骂。不久,因赵秀才诬告,阿Q被当作抢劫犯枪毙。小说揭示了贫苦农民的落后和愚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在这种现实中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达了作者要“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这种“国民性”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思想观点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都是社会现实,二者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