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
              材料一: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3)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并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材料三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分析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及其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廉政建设的关键”的认识。
            • 3. 建国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作用下,中苏(中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写道:“‘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冷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与美国进行和解,这是要冒风险的。”“在这个初期阶段,毛泽东也几乎肯定地没有摆脱传统的观点,即苏联及其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顾及彼此之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再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对方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第六条 缔约国为便利及加速两国之复兴及对世界繁荣有所贡献起见,同意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苏联、对西方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四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材料一表明建国初期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实施上述方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建国后30年的历史,说明上述外交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又是怎样消除“一边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四表明中国外交方针、中(苏)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 4.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2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3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图4 攻打冬宫

              图5 井冈山会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并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反映不同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实行过的经济政策,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的英国伊丽莎白和十八世纪的俄国彼得一世都实行过鼓励开办手工工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使两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材料二 十九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鼓吹自由贸易政策,主张自由放任,让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指挥经济。
              材料三 渡过经济危机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说道:“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效益低下,竞争力下降等弊病,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都实施了大刀阅斧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改革,经济都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三中“经济危机”是指哪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羡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是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
              请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刺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三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迭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向共产主义过渡经历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现材料四变化的原因在制度和政策方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社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统治者都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
              材料一:(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来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不可不为之筹也。”
              ——《圣祖实录》卷240

              材料二:(雍正帝)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瞻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世宗实录》卷六

              材料三: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当时)窝棚称为“胡佛别墅”,窝棚区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中拿的破口袋称为“胡佛袋”,在公园长板凳上过夜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旧报纸叫着“胡佛毯”……
              ——摘自《罗斯福》上册298页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当时产生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此问题当时所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时期出现了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及其后继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