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42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李悝平籴法认为)籴(买入),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佳民毋伤而农益劝。……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比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氏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一《汉书一食货志》
                  材料二 平籴法是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即主要通过吞吐物资,来调节供求,对粮食的价格进行适当控制。这和西周时由贾师以行政命令对价格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是不同的。这种政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封建社会政治家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依据。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平籴法”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