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中国日本相差
              年数
              事项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如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归纳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 4.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它产生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对民族主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改革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 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D.封建专制的强大
            • 7.

              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是因为俄、日两国(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