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6分)
            • 2.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 舌战群臣                    图二 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1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9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9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摘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治兵之法,一曰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曰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曰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曰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曰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曰厚海军以威海外。”
              ——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
              ⑵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7日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报道
              材料二 ……‘休克疗法’,却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俄罗斯当代专家将它看成是继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和希特勒德国入侵俄罗斯之后,俄罗斯人经历的第四次重大灾难,几乎使俄罗斯面临灭顶之灾。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坛”《俄罗斯改革风云录》
              ⑴为什么俄罗斯政府在21世纪初要在红场竖立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来纪念这位历史人物?
              ⑵20世纪末俄国为什么要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休克疗法”和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西藏历史上存在的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的黑暗、野蛮的社会制度。始于10世纪,到 13 世纪普遍确立 ,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1959年9月21回,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二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二,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一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企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四    国务院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执行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三农”、基础设施、人才、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中央的扶持力度。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⑶材料四反映出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从西藏的巨变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⑷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
            • 7. 阅读以下材料:
              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对外贸易限制在长崎一港进行,而且由幕府一手垄断,至此完成了锁国。……在锁国期间,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荷兰。荷兰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作殖民地,以巴达雅亚(雅加达)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长崎设立了分公司。荷兰向幕府保证不传播基督教,商船一到长崎,即由商船船长向幕府提交“荷兰风向书”,报告海外的情况,一直到幕府末年,荷兰始终采取阻挠其他欧洲国家同日本进行贸易的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锁国政策下的日本为何“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荷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
            • 8.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是统治阶级,上至将军、大名,下至一般武士,都属于“士”这一等级;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他们世世代代为领主耕种,把收获的大部分交给领主,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大都住在城市,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当时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
              ——人教版教科书选修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9. 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年份
              次数
              一年平均
              年份
              次数
              一年平均
              1701~1710
              55
              5.5
              1791~1800
              122
              12.2
              1711~1720
              73
              7.3
              1801~1810
              98
              9.8
              1721~1730
              70
              7.0
              1811~1820
              166
              16.6
              1731~1740
              86
              8,6
              1821~1830
              133
              13.3
              1741~1750
              130
              13
              1831~1840
              279
              27.9
              1751~1760
              116
              11.6
              1841~1850
              129
              2.9
              1761~1770
              108
              10.8
              1851~1860
              170
              17
              1771~1780
              78
              7.8
              1861~1867
              194
              27.8
              1781~1790
              229
              22.9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 10. 阅读下列材料
              1862年,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海国图志》作者是谁?书中主要阐发了什么思想?
              (2)他“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是否属实?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3)他去中国的时候,中国国内正在开始一场什么自救运动?具体有哪些措施?
              (4)试比较1862年中日两国有哪些共同的“内忧外患”。
              (5)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