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
              1
              2
              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搞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或亚洲历史时相信西方,更具体地说,西欧社会经济历史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缺乏西方式的近代化发展,不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发展轨迹与西方不同,而是因为其本身的文化、政治、经济缺陷导致其历史的反常和歧变。而且,中国只能经由西方的冲击才能回到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来。按照费正清的观点,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漫长世纪中,落后封闭和自我中心的朝贡体制是中华帝国管理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它使中国孤立于世界近代化的潮流之外。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它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鸣声中黯然消失。
              贡德•弗兰克严厉批判时下流行的世界体系理论等其他强调西方经济在18世纪及其以前占主导地位的论点。中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主要制成品生产国,而且直到18世纪末仍然是全球贸易中心。相形之下,欧洲制造业并没有任何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当地产品相竞争的产品,因此,西欧各国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并不具有欧洲中心论者所强调的中心地位,相反,他们是通过参与亚洲内部的贸易活动牟取欧洲急需的财富,借助美洲殖民地生产的白银购买中国商品。另一方面,美洲白银的输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扩大了原有全球性贸易网络。
              --据赵刚《清代经济史:全球化与康乾盛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观点。(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 3. 被誉为“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大兴土木建造豪宅,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力图在实践中推行德尔菲关于限度与节制的训导,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被贫富纠纷所撕裂的城邦中引入一种社会平等的理想。
              ——赵明《论梭伦立法》

              材料二:“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最终是北方得以统一南朝,是北朝而非南朝构成了隋唐盛世的来源,这不是偶然的。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在政治上是如何实践“限度与节制”思想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何根本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