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采初称为白鹿国学,来就学的常常有数百人。但到来熹知南靡军时,由于长期失修,已荒为丘墟。……(朱熹)派下属杨大法、王仲杰重新修建,并设置田地以赡养到此读书问学的士子。朱熹为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和开讲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亲自为书院诸生订立《白鹿洞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教条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惩忿室被,迁善改过。
              材料二:1891年,康有为始开学堂于广州省城之长*里讲学。乃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

              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治身、执事、接人、时事、荑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摘缟自《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康有为粱启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康有为讲学的异同。你如何认识康有为与朱熹的不同?
            • 2.
              一位哲人曾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游行中的标语方阵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什么?这一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6分)
              (2)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中的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8分)
              (3)图3、图4、图5所体现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分别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本质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7分)
              (4)结合上述探究内容,请你就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各自的主题词。(3分)
            • 3.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 4. 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魏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三幅图:

              (1)根据材料一中西学东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并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共的几代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他们所创立的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文明交流和发展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