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 2.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 3. 那个臭名昭著的阴谋想牺牲一个小国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结果那个叫希特勒的纳粹分子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这句话中“很好的一课”是(  )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党
              C.英法遭到法西斯侵略
              D.纳粹德国突袭苏联
            • 4. 世界主要大国的态度、行为对二战爆发和结束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愿望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我们业已决定采取协商的办法来处理可能有关我们两国的一切其他问题……从而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

               ——《英德宣言》(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

                 材料二  他(希特勒)还同尚未准备好与德国作战并对西方失去了信心的苏联达成了协议。苏联正想吞并波兰、波罗的海诸国和芬兰的部分领土。在希特勒入侵波兰时,苏联也发动了他们自己践踏《凡尔赛和约》的战争。

              ——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 文明史(第三版)》

                 材料三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 

              (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1)请写出材料一中“协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协定是否“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4分)

              (2)希特勒与苏联达成的“协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愿意达成此协议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黑兰会议对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重要贡献。(2分)

            • 5. 某记录二战经典战役的著作有如下目录(部分):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战役;火海拉锯——瓜岛争夺站;铁甲搏杀——□□□□;摧枯拉朽——柏林会战。在□□□□填入的战役最合理的是
              A.莫斯科战役
              B.偷袭珍珠港
              C.库尔斯克会战
              D.诺曼底登陆
            • 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四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    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什么政策的产物?(2分)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张伯伦真的给英国和欧洲带来了和平吗?为什么?(2分)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5)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 7. 图中的加粗黑线是二战中一条著名的地理标志线,在这条地理标志线存在期间,下列历史事件中正在亚太地区发生的是(      )

              A.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B.珍珠港事件爆发
              C.中国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
              D.蒋介石启程赴开罗,准备参加开罗会议
            • 8. 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①英美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