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一一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4分)
            • 2.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在材料二中,英美报纸为何把斯大林格勒战役比成凡尔登战役?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有性质的不同”?(7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1945年8月15日)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天皇对二战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6分)
            • 4.
              【题文】材料一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队,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民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条约而大举侵入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五恶的交易是有理的.1941年7月3日他在对苏联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胃险违反条约来进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提义,是我们底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
              材料四 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毫无疑问,完全有理由可以遮责193.9年8月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慢犯条约》),在我国该条约的非道德性质得到了单一的议会评价……(但是)就此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扣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的扳机’并不准确,因为之前一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著名的绥靖条约,,使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盈的所有希望全部破灭.况且,当时的苏联外交界完全有理由认为,拒绝德国提出的签署互不俊犯条约的建议至少是不理智的。”
              ――2009年8月31日俄罗斯《晨报》
              (3)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有何异同?(5分)
              材料五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五星上将、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双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我们体验了失致的病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底得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
              (4)针对材料五中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和认识。举一典型事例说明二战后美国并未真正做到“不能走回头路”。(2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较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和约。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岳麓版教科书

              培理来航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2)俄国、日本两国的改革对本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相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沦》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攻策”确立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 “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  
            • 7. 阅读以下有关东京审判的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于1946年2月18日任命澳大利亚的韦伯为首席法官,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菲律宾、加拿大、新西兰和印度10国各1名代表为法官,美国的约瑟夫•B•凯南为首席检察官。
              1946年4月29日,对东条英机等28名被告正式起诉。
              经过历时两年的审判,是最终判处广田弘毅、松井石根、东条英机等7人绞刑;判处梅津美治郎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判处重光葵有期徒刑7年。
              材料二  在1945年12月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美国小组一行16人离美赴东京之前,凯南(首席检察官,美国人)对美国报界表示,他认为裕仁天皇显然应该受到审判。登上飞机后,凯南收到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信中指示凯南不得对裕仁和任何皇室成员起诉。
              日本侵华部队的司令官朝香宫未被列入被告名单;为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侵华战犯冈村宁茨也逍遥法外;在中国进行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试验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司令官石井也不在被告之列。
              1948年4月16日,法庭宣布休庭,以进行讨论,做出最后判决。在讨论过程中,法官们在对东条英机等战犯是否应该判处绞刑的问题上发生了较大分歧。庭长韦伯主张流放,美国法官主张只将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虐待美军战俘的战犯判处死刑。中国法官要求严惩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最后法庭以6票对5票的微弱多数做出死刑判决。
              1950年11月,重光葵获释,后在日本政府内供职。这期间,其他日本在押战犯也纷纷"宣誓出狱"。
              材料三 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正式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日本2002年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这一教科书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却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部分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有关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关于建立伪满洲国,教科书称:“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满洲国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经济得到了发展,入境的中国人等明显增多。”审定教科书中宣传战争观的章节更令人吃惊。审定版本中称:“在有核武器之前各国很容易诉诸战争。战争是外交的手段,是政治的延伸。失败的一方赔款割地,但不应该由全体国民承担道义责任。这就是这本教科书宣传的战争观和战争思想。”
              根据材料一、二,如果你是一名当时记者,在东京审判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你会向谁提出什么问题?以你当年的问题为中心,结合材料三写一篇评论。
              要求:
              1.可以是各国记者;
              2.评论要有理有据。
              3.字数在150字左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