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崇尚儒家文化③“尊孔”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缓和满汉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3、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薛泽石《听毛泽东讲史》
              材料二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圣祖圣训》卷六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并用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理由。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材料二  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 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入职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

              ——《中华名人传记·康熙传》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结论。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熙帝治国措施的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 5.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材料二  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后郑军全军覆没。同年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

              材料三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与郑氏集团在台湾问题上的观点,并指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

              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康熙帝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来团结各民族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________

            • 6.

              小王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她从中获取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③唐太宗:从谏如流,三分相权,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④明成祖:设置内阁,加强皇权,迁都北京。

              小王对以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史实相符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克商以后,安抚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的长篇史诗。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请回答

              ⑴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6 分)

              ⑵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3分)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此所做的贡献。(3分)

            • 8.

              有人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治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盛世局面”。有人说:“历史所说的康乾盛世时期,其实正是中国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有人这样评价康乾盛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用经济史内容说明理由。

            • 9.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下列属于中国领土的有   ①尼布楚 ②黑龙江流域 ③雅克萨 ④库页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谴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 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 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 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 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