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羁縻府州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关于这种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的管理机构
              B.羁縻府州的长官被称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羁縻府州管理下的各部落,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所属州县通常由都督府节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 3.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主要目的是
              A.成为贤明的君主
              B.笼络寒门庶士
              C.减少决策的失误
              D.吸取隋亡教训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 5. 4、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帝上表曾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对“和同为一家”理解正确的

              ①唐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②汉藏两族的民族矛盾消失

              ③巩固了唐蕃间的友好关系   ④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唐太宗时)立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1分)并据此归纳唐太宗采取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时法律的修订与隋律相比有何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1分)

            • 8.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
            • 9.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0. 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