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廉政建设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第二十六》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而于决定命令则无权过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归纳,综合为六种犯罪:“正脏唯有六色,强盗,盗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脏为罪”,其中的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都属于只有官吏才能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所以,《唐律》将“强盗”、“盗窃”罪划分在“贼盗”中,而将关于“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的规定放在《职制律》中。不仅如此,《唐律》还把官吏“受财枉法”与“十恶”“杀人”等同列为不予赦免的犯罪,显示出对官吏犯罪的重视。
              --沈大明《<唐律>对官吏的监督、处罚及其实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策略。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的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3)据材料三概括《唐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太宗的反腐策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