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康熙十年(1671),准噶尔汗噶尔丹出兵占领了天山南路,将当地的“回部”(维吾尔族)首领阿布都什特扣押到伊犁,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康熙三十五年(1696),噶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平定噶尔丹以后,康熙帝对准噶尔部仍采取非常宽大和笼络的政策。他继续坚持满蒙贵族联姻的传统作法,把宗室之女嫁给准噶尔王公贵族……噶尔丹之侄孙丹津阿拉布坦于康熙四十一年来朝降清,康熙帝即优礼相待,封为多罗郡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他们在中国边缘犯下的这些暴行最终使中国皇帝极其恼怒,他于1685年派一支远征队北上。中国人夺回阿尔巴津,把俄罗斯人从整个阿穆尔河流域清除出去 ……与此同时,两国政府为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经过许多争论,《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8月27日签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康熙帝)从登基之日始,特别是他亲政后,每日“昧爽视事,惟恐有怠政务”。即使有病,“亦勉出听政”,有时半夜来了紧急奏报,必“披衣而起”。每次出巡,不论在何地,也是日日处理政务,他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处理完。康熙帝曾对心腹之臣高士奇表露他的苦衷:“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指出康熙帝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段。
              (4)概括材料四对康熙帝的评价。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2.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自于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材料二  近代早期,采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幺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多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基人即秀才,从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救各虽迥别,道同本”,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指出“孔子或耶稣”和“孔子加耶稣”反映的本质是什么,据此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秦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3)据材料三,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任选材料三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
            • 3. 历史文献纪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
              主题1  竹简木牍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如图1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结论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秦朝已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主题2  学者著述(图2)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概括两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比较这两种思想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
              主题3  新闻报道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咳,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充分运用材料。)
              主题4  文献荟萃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4)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4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