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
              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
              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2.

              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

              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
              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
              C.列宁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3.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二

              请回答:

              (1) 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

              (2) 图二的人物是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功实践有什么历史意义?(8分)

            • 4.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 5.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1)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何认识?(10分)
            • 6. 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 7.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 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9. 阅读1926年一1949年间毛泽东职务变化的简表

              请回答:
              (1)阅读①、③,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导致毛泽东“辞职”和“撤职”的党内政治倾向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②、④,毛泽东的两次“任职”反映出上述政治倾向的结局如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概述毛泽东两次“任职”后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假设你是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亲历了1949一1954年间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火热时代,你会如何报道这一时期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