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以下对这件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有

              ①“海内皆臣”与秦朝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有关  ②“岁登成熟”说明秦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道毋饥人”说明秦统治之下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④这些文字反映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盛世的代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这反映了他(  )

               

              A.反思了以往暴政的危害
              B.坚持法家的法治思想
              C.决定以道家的无为思想治国
              D.吸纳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 3. 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 4. 货币与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社会整体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摘编自《美国史新编》

              材料三  欧元七种面值的纸币,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分别表现出了欧洲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代表了七个不同时期的欧洲文化历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欧元图案中门窗和桥的象征意义,并简析欧元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 5. (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16分)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9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奈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材料二  “政府的统一。使大家结成一个民族,现在这种统一也为你们所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

              ——华盛顿1796年《告别演说》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对统一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所提“政府的统一”在美国是怎样实现的?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 8.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主要目的是
              A.成为贤明的君主
              B.笼络寒门庶士
              C.减少决策的失误
              D.吸取隋亡教训
            • 9.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对于周秦之失的评价(  )
              A.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落后性
              B.指出了秦朝制度的先进与暴政而亡的事实
              C.抹杀了分封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D.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宗法制与郡县制的时代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