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人民智慧的结晶。

              (1)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________。

              (3)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著名的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 2.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 3.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敌曲本戏也。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材料二 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材料三 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四 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4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雅典卫城                            图2平遥古城
              材料二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街巷两旁排列着众多的店铺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1)图1反映了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2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分别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2分)
            • 5.
              【题文】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读材料一图,指出哪幅是明长城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二图是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
              (3)分别概述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 6.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历史文化遗产以其无声的存在向后人昭示着历史的传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甲图、乙图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2分)
              (2)甲图和乙图所示建筑分别具有什么突出的建筑特色?从建筑艺术角度分析,乙图对甲图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的地方?(6分)
              (3)从三幅图片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 7.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重庆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现存约5万余尊,以佛教造像为主。石刻中的“牧牛”“醉酒”“养鸡女”等雕像,是生产和生活的生动表现,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菩萨不披袈裟,头着花冠,身饰缨络,颇似一尊宋代仕女像;另一尊母子像,母亲头包青丝帕,坦胸露乳,怀抱一男孩作喂奶状。这种头包丝帕的习俗,至今仍在大足边远农村地区沿袭。而“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母子同床等画面,并刻偈语:“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
              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左右侍立“大法”“真人”14尊像;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
              ——摘鳊自刘长久等《大足石刻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大足石刻所体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足石刻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 8.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公里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三 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4分)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2分)
            • 9.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 ,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缴纳给债主,自己只能留六分之一,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材料二 基伦暴动约十年后,德拉古受命立法。学者们推测,大概他的法律肯定了那早已不为平民所需要的贵族对平民的保护关系,赋予贵族夺取平民土地、将负债者及其妻儿卖为奴隶的权力,使平民的处境急剧恶化,债务奴隶制广泛流行开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参考书(人民版)
              材料三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
              (2)客观评价材料二中的德拉古立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失与得。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