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世纪的中国出现“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同时的意大利也出现享乐纵欲风气,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十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零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反映出的丞相的政治地位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是怎样看待丞相的作用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三则材料反映出的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中,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 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
              材料二 宋代,学生入官学要受籍贯限制,而书院没有这一约束,学生可以越出本籍自由择师。书院允许学生中途转换教师。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四大书院是以理学家及心学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他们一致反对以追逐科举及第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培养人的德性。书院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以自学为基础。书院提供充分的书籍条件。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读书和研究学问方法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采用答疑方式。宋代问世的“语录”,多半是师生之间质疑或解答问题的记录,是研究各个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间亦讲学,事先均备有“讲义”。书院倡导学生、师生、师友之间开展学术争辩,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影响彼此情谊。
              请回答:
              (1)概括两汉与宋代教育的共同特点,相对于封建官学,书院教学的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中国科举应试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科举功名之盛,甲于天下,但是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科技人才最多的地区,明清江南虽然为功名而苦读者数量众多,但是从明清史籍中可见到更多的人读书并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他们所受的教育以识字教育及计算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方式上也并非与科举应试教育一样,而是使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法。……迟至明朝后期,即使是在科举成功的人士中,也有许多人努力学习各种实用知识,以致明清江南科技人才辈出,数量为全国之冠。不仅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还突破了蔑视“蛮夷”的传统的自大心理,对此时期传入的西洋科技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反应,徐光启就是其杰出代表。
              (2) 明清时期江南教育较前代出现哪些变化?分析的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 。作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作品的风格是 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图一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二王羲之《兰亭序》

              图三怀素《自叙贴》

              (5)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书法的字体类型分别是什么?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赦、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史料研读、综合评论、专题探究和问题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研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步完备起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的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①三省六部职权彼此分工,互不干涉……②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④唐高祖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1)材料中画线的五部分有两处表述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评论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探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不仅能够实现政权的更迭,而且革命往往还具有强大的社会改造功能(指对旧制度的改造)。
              (4)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为例,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凭借着手中的政权对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造?请结合史实任选一个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比较  
                     在近代中国的19世纪末,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政治运动,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又一次掀起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新高潮。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14、
              图15,完成下表。

              图14 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会、报刊、学堂分布示意图
              图15 义和团运动示意图
                       
              领导阶级基本主张区域性特点及形成因素评价
              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抵抗列强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将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归于失败。
              义 和 团 运 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阶级关系因素:北方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 思想因素: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