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二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回答: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8分)

            • 2.
              【题文】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
              战国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董仲舒
              “天人感应”学说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8分)
            • 3.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知识即美德”;
              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材料三 刘祚昌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改革中产生的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为其发家致富作辩护,并为他们不择手段掠夺大开绿灯。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10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关系。(4分)
            • 4.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世纪的中国出现“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同时的意大利也出现享乐纵欲风气,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与欧洲对比,你认为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材料,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以20世纪最初20年的相关史实,阐释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向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代的城市房产租赁业,集中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或有较强政治职能的大城市。从全国范围来看,唐代城市房产租赁业的城市区域分布规模还比较小。但是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城里的租赁业来看,小范围内区域分布规模相当大。长安城中有租赁活动存在的坊,朱雀大街以西有5坊,朱雀大街以东则有14坊。除兰陵坊以外,其余的坊则都围绕着东、西两市分布,一些临近横贯东西的春明大街,一些则贴近皇城。

              北宋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旧时对商业的空间时间的限制,都己逐渐解除,除禁地外,不论何处,都可开设门面,不论何时,都可以经营商业。鉴于此,宋朝都城开封城中,房产租赁业也很兴旺,城中区域分布密集。特别是沿汴河、蔡河两岸的官私房产大量出租,用以满足社会上各种承租者的需求。在宋代,除了都城开封以外,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有兴旺的房产租赁业。从城市的分布来看,南方城市居多。

              ——摘编自刘阿平《唐宋城市房产租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城市房产租赁业区域分布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房产租赁业发展的原因。

              43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