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评论:

              ①中新网:《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新最标记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間,台湾早已在中國的版图以內。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時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的主体意识。

              ③日本政论月刊《 诸君》论文:台湾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利參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进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以上三条新闻评论分別作一简要分析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后的战争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的欧洲政治格局与1914年的欧洲有何不同?威尔逊和列宁给欧洲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指导?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进程的主要事件。

            • 3.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赴大陆访问。南京是连战本次访问的第一站,连战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国民党主席。2008年5月26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16人,对南京、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首位执政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是继连战之后第二位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民党现任主席,其第一站也是南京。5月27日,吴伯雄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拜谒了中山陵。谒陵仪式结束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材料四: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么不令人思奋发!窥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愤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心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倭人竟割台湾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又一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连战、吴伯雄为什么首先去拜谒中山陵?连战、吴伯雄赴大陆访问,给两岸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上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欧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