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 2.
              (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
              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
              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
              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
              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
              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
              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
              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 3.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4.
              【题文】(25分)中外历史学家的历史三段论很有新颖之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二二〇〇~公元二〇〇〇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7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2分)
            • 5.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  )
              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 6.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连衡,经数十年。秦遂并兼四海,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孓遗者矣。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中央集权制”的主要表现。首先创立“中央集权制”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说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消除材料一中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
              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图一

              (2)根据图一,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图二 19世纪晚期英国以海外贸易示意图

              (3)图二反映19世纪中后期什么历史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履行承诺:江泽民主席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到15%左右。表现了中国入世的诚意,并在以后的几年履行了这一承诺。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题文】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 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