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还体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
              问题: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新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


              (2)进一步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以下历史时期,作为中央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史实。


              (3)根据以上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视角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地方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图所示的朝代是地方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图一



              图二


              问题:
              (1)写出图一和图二中实行的地方制度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述其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统一与分裂
              材料一: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

              材料二:清王朝中国终于形成了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材料三:统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所要讨论的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材料四:在中国漫长的专制社会中,皇帝或政权的首领集中了最高权力,有权支配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所以统一的范围越广,能够集中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越多。相比之下,分裂或分治政权可以支配的人力和物力要小得多……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活跃、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大小政权并存竞雄。一次是在本世纪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名义上存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北京的政府政令所及不过数省,其余则由各种势力控制或占据,还有国中之国的列强租借和势力范围。
               ——摘自《统一与分裂》葛剑雄

              问题:
              (1)将材料一表格的(1)(2)(3)(4)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计算出的统一时间比传统说法短得多,根据材料说明作者的划分分裂与统一的第一、第二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从材料四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与分裂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 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 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 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

              图二 新农村中的花园别墅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