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2. 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 3.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西传】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明成果对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西学东渐】
              材料三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角等许多几何名词。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注:包括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2)据材料三,概括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因素。
            • 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说明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5. 有人指出,要实现“中国崛起之梦”,还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西汉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南宋组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据王阳明《传习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在上述各组的结论中,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在不能直接推导结论的组中,修改结论,使该组的结论与材料相符。
                  材料二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2)指出材料二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特点,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材料三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3)材料三中,伏尔泰对孔子及其思想持怎样的态度?结合他当时所处的政治背景理解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态度。
            • 6.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颜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 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