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孔子有何类似的主张。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有何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实现“天下为主,君为客”而提出的具体设想。

              材料三  薛福成(1838——1894)曾对民主之国进行分析:“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无等之次;即其将相诸大臣,亦皆今日为官,明日即可为民,不敢有恃势凌人之意。此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政之所以公而溥也。”

                                     —— 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3)指出薛福成提出上述观点的时代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