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④是周公旦的封地
              C.①和②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成祖在③设立内阁
            • 2.

              (4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是谁设置的?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0分)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

              世重也。”

              ——《明史》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4分)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的人。

              (3)材料三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4分)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制度有何本质区别?(6分)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6分)

               

            • 3.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1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4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3分)

              (3)材料三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

               

            • 6.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司法制度不断加强
              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
            • 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摘编自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

              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