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1890—1914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890年

              《谢尔曼法》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实行限制

              1894年

              《威尔逊─葛曼法》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1906年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1914年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较少
              D.一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 2.

              (13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

              升到历史重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材料三】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5分)

               

            • 3.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 4.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年份

              人口数(万)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

              顺治末(1661)

              5720

              5.2

              康熙二十年(1681)

              9000—10000

              5.9

              雍正六年(1741)

              14341

              8.9

              一一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变化(百万)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1500

              4

              16

              12

              1600

              6

              20

              20

              1800

              16.3

              27.5

              29.0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人口七、八千万,英国群岛只有400万。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段时间共有10位名人,都是欧洲大陆的,没有一人是英国群岛的。在1500年之后,英国人口快速增加,其后影响世界的名人中英国却有17人(如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有8人,而传统的欧洲人口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别只有8人、9人、3人。

              ——摘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1)材料一折射了哪些信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来英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和英国应对人口变化的根本出发点。分析近代以来英国人口变化与文化名人辈出之间的关系。(12分)

               

            • 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6.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6分)

              (2)据所学知识说明两次事件后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主义带来的后果。(4分)

               

            • 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12分)海洋是生命摇篮、交通动脉和经济血液,对人类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被迫很快返航。

              (1)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英雄是谁?(1分)推动英雄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2分)

               

            • 9.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