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分)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人民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创建资本主义新型政治制度的探索。分别列出三国几经探索后形成的最终的政治体制形式及标志政体形成的法律文献。德意志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化与三国相比,最大的相同和不同在哪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政体及文献:

              (2)异同点:

              ①相同:

              ②不同:

               

            • 2. 人不是天使,政府也不是天使,宪政即限制政府。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重在防止专制的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诉求是(   )
              A.民主代议制
              B.联邦共和制
              C.平等
              D.自由
            • 3. 杰斐逊认为:“如果国内外一切政务,事无巨细,均集中在作为一切权力中心的华盛顿的话,一个政府部门对于另一个政府部门的牵制就成为无力的了,并且变为和我们与之分离的那个政府(指英国政府)同样的腐败和暴虐了。”在此杰斐逊意在强调(    )
              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
              C.地方分权
              D.中央集权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    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9分)

            • 5.

              (28分)某同学在探讨以“宪政建设”为主题的问题时,得出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宪政建设中也贯穿着各种势力的妥协”的结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

              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选举”即“选贤举能”。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列举三个近代欧美国家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献及确立的政体。(9分)

              中国古代有哪些“选举”制度?(4分)中国古代“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有何根本性差别?(4分)

              (2)英国“光荣革命”是妥协的典型,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 在“光荣革命”和辛亥革命中,各种政治势力是如何实现妥协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对“宪政建设”有何认识?(3分)

               

            • 6.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

              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1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3分)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3)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 7.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1分)这个国家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1分)以什么文件的颁布为标志?(1分)议会制度在这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1分)

              (2)代议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3分)

              (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它的实质是什么?(2分)

               

            • 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13 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英国法律)呢?这是否在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而在罗马不会呢?”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集会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法、德、美四国的政体名称。(2分)并指出导致政体复杂局面的因素有哪些?(2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及进步之处。(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点。(3分)

               

            • 9.

              社会转型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个引人瞩目的精彩片段,也是史学家研究触角的重要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

              ──注:上述材料根据凤凰网及维基百科等整理

              (1)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转型是被迫的”? (2分)结合史实简要指出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在整个中国近代政治史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二 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6分)。

              (3)结合17—19世纪的史实概述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上实行社会转型,走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历程,(8分)并指出其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根本推动力。(2分)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④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8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4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