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

              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 2.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2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 3.

              (16分)历史学家认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凡不是根据逻辑理性得出的原理,却自称为权威和权势的,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以个人经验、以世俗生活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到18世纪初。已经初步开花结果,绽出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新思想,后来称为“启蒙”(即摆脱偏见和迷信)。

              ——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与“古老的基督教”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分析出现“变异”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变异”?(6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延续”与“变异”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 4.

              (24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2分)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4分)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