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

               

            • 2.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 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时间

              过程及成果

              1767年

              出于其工厂(索霍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769年

              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科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期限14年。后延长为39年。

              1773年

              瓦特为将研发活动继续下去,寻求风险资本投资人的支持。他与博尔顿签订了一份契约: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瓦特两方按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

              1781年

              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项专利。

              1782年

              瓦特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获得第三项专利。

              1784年

              瓦特以带有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第四项专利。

              1785年

              瓦特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90年

              他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优厚的专利税使晚年的瓦特成为一个很有钱的名人。

               

               

               

               

               

               

               

               

               

               

               

               

               

               

               

               

              材料三    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救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7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10分)

               

            • 4.

              (13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

              升到历史重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材料三】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5分)

               

            • 5.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 6.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8分)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4分)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 7.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年份

              人口数(万)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

              顺治末(1661)

              5720

              5.2

              康熙二十年(1681)

              9000—10000

              5.9

              雍正六年(1741)

              14341

              8.9

              一一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变化(百万)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1500

              4

              16

              12

              1600

              6

              20

              20

              1800

              16.3

              27.5

              29.0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人口七、八千万,英国群岛只有400万。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段时间共有10位名人,都是欧洲大陆的,没有一人是英国群岛的。在1500年之后,英国人口快速增加,其后影响世界的名人中英国却有17人(如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有8人,而传统的欧洲人口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别只有8人、9人、3人。

              ——摘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1)材料一折射了哪些信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来英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和英国应对人口变化的根本出发点。分析近代以来英国人口变化与文化名人辈出之间的关系。(12分)

               

            • 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4分)

               

            • 9.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 05 041

              71 484 090

              (出)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②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10分)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