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分)

               

            • 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4分)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选择的认识。(2分)

               

            • 3.

              阅读下列四段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这是一次由外交失败引发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挺身而出的青年学生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国心,中国的民主革命由此揭开了新篇章,90多年来,由这次运动昭示的爱国主义早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②这是一个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开始了真正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③“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神话般的聚起座座金山,…..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④再过十一天,全人类就将告别旧世纪,迎来新千年(公元2000年)。今天,漂流海外四百多年的“游子”,终于重新跨进了祖国温暖的家门,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1)请按先后顺序写出上面四段文字所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上边哪一段文字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属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只写出序号)请再举出同一时期同类性质的外交成就一项。(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61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业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⑴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4分)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是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8分)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⑶请各举一例分析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4分)

               

            • 5.

              (36分)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

              ——刘石吉《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城市民变发生的地域分布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

              ——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三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历次市民运动的类型。(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