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1979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4分)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2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民国”之取代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政府通过哪部法律文献“从国外移来”了其制度?(1分)材料认为这一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认识。(2分)

               

            • 3.

              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依据下表所列法律文献内容摘要,指出法律文献的名称及其颁布的意义。(16分)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法律文献

              名 称

              法律文献

              颁布意义

              第三表 执行

              二、……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1、(1)(2分)

              1、(2)(2分)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匡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2、(1)(2分)

              2、(2)(2分)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3、(1)(2分)

              3、(2)(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1)(2分)

              4、(2)(2分)

               

               

            • 4.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图式,回答相关问题。

              (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虽从屈辱中开始,但在辉煌中谢幕。写出图中A、E两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4分)

              (2)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民主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图中B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指出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3)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10分)

              (4)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任务基本完成。概括在这一年中,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主,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果是什么?(4分)

              (5)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

               

            • 5.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2分)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1分)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1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3分)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族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等同乎?不等同乎?辛亥之功,成乎?败乎?实半成半败也!”

              ——《申报》1912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中“毂我蒸民”本应为“毂我蒸国”,你认为其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什么样时代追求?试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依据。

              (4)为完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事业,先进的中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 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分)

               

            •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各地纪念活动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1912年—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本为华侨)

              广东大埔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定海

              化工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朱志尧

              上海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 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体设想?(2分)结合所学,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4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宋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清初,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最后集中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摘要: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该文件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原则?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6分)

              (2)材料三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二有何不同,你认为形成材料三观点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