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8年中共《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用……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而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则提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井冈山土地法》对推动中共革命的发展没有起到作用
              B.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
              C.没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D.当时中国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 2.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 3.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 4.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资政新篇》的实施
            • 5.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 6.

              《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位次

              被崇拜者

              得票

              位次

              被崇拜者

              得票

              1

              孔子

              153

              7

              王守仁、黎元洪

              6

              2

              孟子

              61

              8

              朱熹、华盛顿等4人

              4

              3

              孙中山

              17

              9

              程德全

              3

              4

              颜渊

              11

              10

              康有为、袁世凯等4人

              2

              5

              诸葛亮、范仲淹

              8

              11

              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超等

              1

              6

              岳飞

              7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 7.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8.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要求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没有推翻清政府,要励精图治;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9.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 10.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

              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