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2分)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一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3分)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 2.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 3.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5.

              (16分)人类的梦想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老的梦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图二反映了古代农民的什么梦想?(4分)

              救国梦

              (时间:1898年初秋。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

              ……

              王利发 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

              崔久峰 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

              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老舍剧本《茶馆》

              (2)根据材料,概括秦仲义的梦想,结合崔久峰的话,说说秦的梦想为什么难以实现?(4分)

              乌托邦梦

              1958年生产的1,100万吨钢铁中,有300万吨在1959年8月被宣布不适合用于工业——小高炉根本取代不了大型钢铁厂那样的作用。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949—1965)

              (3)材料中的“乌托邦梦”出现在哪一运动中?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3分)

               “入世”梦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终于圆了漫长而艰辛的“入世”梦! 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4)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什么?为什么说“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5分)

               

            • 6.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摘自浙江在线

              (1)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2分)

              材料二 “宁波帮”的形成,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42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宁波的商业贸易、金融事业也随之兴起。

              ——吴克强《饮誉四海宁波帮》

              (2)宁波在近代的开放中为浙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哪一条约促成了宁波的开放?(1分)

              材料三  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3分)

              材料四  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中国经济网

              (4)1978-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1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五 在中英签订《联合声明》……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和邓小平及撤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浙江商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浙江商人的哪些精神?(3分)

               

            • 7.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 8.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2分)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2分)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3分)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6分)

               

            • 9.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 10.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需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