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中国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以上材料反映了

              A.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B.甲午战争后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D.国人迫于生计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 2. “情景模拟”是常用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商人乘坐有轨电车谈生意
              B.《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C.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D.同盟会会员用无线电话联络总部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蹄轧轧,汽笛呜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觉不安。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

              ——李大钊《新的!旧的!》

              材料二  由于公共汽车价格相对低廉,又能提高出行速度和距离,以至出现“每站候车者,至数十人,大有供不应求之势”…电车的出现促使天津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民国初期,随着连接租界与老城区的电车网络的形成,天津城市商业投资大量向电车轨道沿线转移。…传统中国社会日常生活对于时间的定位比较模糊,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以后,由于机械化交通工具具有准确运行的基本特性,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精确的时间定位。在上海,“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1)材料一折射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式公共交通对推动近代城市转型的积极作用。

            • 4.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曾写道,“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1939年时,任教于云南大学的白寿彝应邀到重庆中央大学讲学,并想体验“九十年来”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工具,那么他可以选择乘坐(  )

              ①轮船②火车③汽车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 《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 6. 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无不体现人类创造的激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自行车源于中国,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B.“文革”期间,中国结束了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C.中国开始试办邮政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D.维新变法期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7.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炯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

            • 8. 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9. 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之际改良旗袍迅速流行
              B.1909年《申报》报道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C.新文化运动后,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D.1992年10月国人通过互联网观看中共十四大的开幕式
            • 10. 1938—1941年,四川新筑公路3944公里,通车里程由战前的4637公里、只有65个县通车的落后状况,发展到战后的8581公里、111个县市通车(占当时170个县市的65%以上)这反映出(  )
              A.民生主义得到全面贯彻
              B.抗战大后方的作用突显
              C.交通服务于民族战争
              D.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