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有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2分)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1分)这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1分)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1分)

               

            •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3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1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2分)简述其背景。(2分)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四,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3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

               

            •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 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 年减一年, 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 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 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 省费倍蓰(xi, 五倍)。……

              材料二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什么问题?(2 分)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3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 5.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 6.

              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 7.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

               

            • 8.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以下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B.外国廉价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主要动力
              D.中国人以农耕文明的眼光看待工业文明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 10.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