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8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2)某同学搜集到天涯论坛一篇文章《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其中有段: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

              请问: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和“极右的老朽病”分别是影射什么运动?(3分)

              (3)某位同学笃信西方学者亨廷顿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儒教与西方文明是互不相容的,儒家文化不能与民主并存。”结合相关史实,请至少举一例给予反驳(3分)

              (4)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4分)

               

            •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1) 材料一中“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 “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4分)

               

            • 3.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 4.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 5.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而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阅读后,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4)

              (2)材料二“犯上作乱”怎样理解?“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4)

              (3)材料四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6)

              (4)你怎样认识反孔教的负面作用?(4)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2: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3:《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

              (2)材料2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3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1、2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 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

              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三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    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提出培植 “新青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照抄原文不给分)(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

               

            • 9.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17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尊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6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以为中国自强之本,国体可保也。     

              ——曾国藩《挺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推崇着孔子,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文章选编》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中体现的是哪一派别的什么观点?请简要评价此观点(3分)

              (2)康有为在著作中推崇孔子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出维新思想具有什么特点?(3分)

              (3)据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为何不同?(4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