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8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2)某同学搜集到天涯论坛一篇文章《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其中有段: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

              请问: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和“极右的老朽病”分别是影射什么运动?(3分)

              (3)某位同学笃信西方学者亨廷顿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儒教与西方文明是互不相容的,儒家文化不能与民主并存。”结合相关史实,请至少举一例给予反驳(3分)

              (4)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4分)

               

            •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1) 材料一中“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 “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4分)

               

            • 3.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 4.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 5.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而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阅读后,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4)

              (2)材料二“犯上作乱”怎样理解?“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4)

              (3)材料四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6)

              (4)你怎样认识反孔教的负面作用?(4)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2: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3:《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

              (2)材料2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3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1、2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 8.

              (26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6分)   

               

            • 9.

              (13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9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 10.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