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 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2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1952年和1957年中国钢、煤、布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截至本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7月份开始发展,8月份普遍规划,9月份进入全面高潮,高潮时期前后仅1个多月。……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在分配制度上,工资制和供给制将逐渐成为人民公社分配的主要形式。

              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6.5立方公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吨的高产新记录,超过了这个厂一号小高炉日产7.2吨的高产记录。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1958年的《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提取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那些信息?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何危害?(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中国工业化的不同途径是什么?(2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4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5分)

              材料四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1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