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
              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
              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
            • 2.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
              B.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
              D.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  20世纪世界交往的方式有战争与和平交往两种方式。在和平交往中,有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军事交往、思想文化交往等,其中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互相促进,双边交往与多边交往相互补充。20世纪世界交往的突出特点是它的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交往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传播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交往中的不平等状况,阻碍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正常的世界交往……破坏正常的世界交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以致出现矛盾甚至冲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商品和资本所到之处,都看成其国家利益所在,要求别国服从它的利益,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加以维护,从而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家之间也会产生敌对情绪;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强大力量为后盾,推行对自身有利的交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世界交往的严重障碍。

              ——摘编自李植《研究20世纪世界史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20世纪世界交往中的活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

              有人曾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
              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 5.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导致“区域经济圈”在90年代以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中国改革开放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多极化格局加强
            • 6.

              一位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走,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民主德国
            • 7.

              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A.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
              B.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D.柏林围墙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
            • 8.

              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
              B.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经济区域化的持续发展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由于德国分裂和1945年东欧建立起了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冷战在欧洲开始形成。随着1989年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崩溃、1990年德国恢复统一以及1991年前苏联自身最终解体,冷战宣告结束。

              ——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苏联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关于“冷战”的观点。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之一,而其统一模式是东德并入西德。作为国际法上平等的两个主权国家,两德在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西德能如此迅速地将位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德并入自己版图,其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郑亚珍:《浅析两德统一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 东西德铢钢、高纯度煤产量比较(单位:百万吨)

              产品

              铢钢产量

              高纯度煤产量

              年份

              国别

              1950

              1960

              1970

              1980

              1988

              1950

              1960

              1970

              1979

              联邦德国

              9473

              25739

              33627

              33873

              33016

              111

              142

              111

              86.3

              民主德国

              337

              1995

              1994

              2458

              2103

              27

              1.0

              0.1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德并入西德的原因。


              (2)德国的统一对中国有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