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⑵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因而分期各异。有“两分法”(1945—1972年,1973一现在);“三分法”(1945—1955年,1955—60年代末,60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今天);“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以来);等等。

                                                                                                                                             ——张脉强《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1994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以分析说明,阐述及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  20世纪世界交往的方式有战争与和平交往两种方式。在和平交往中,有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军事交往、思想文化交往等,其中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互相促进,双边交往与多边交往相互补充。20世纪世界交往的突出特点是它的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交往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传播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交往中的不平等状况,阻碍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正常的世界交往……破坏正常的世界交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以致出现矛盾甚至冲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商品和资本所到之处,都看成其国家利益所在,要求别国服从它的利益,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加以维护,从而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家之间也会产生敌对情绪;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强大力量为后盾,推行对自身有利的交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世界交往的严重障碍。

              ——摘编自李植《研究20世纪世界史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20世纪世界交往中的活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 28、最近,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1)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材料三   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直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确立、发展的三个阶段。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由于德国分裂和1945年东欧建立起了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冷战在欧洲开始形成。随着1989年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崩溃、1990年德国恢复统一以及1991年前苏联自身最终解体,冷战宣告结束。

              ——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苏联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关于“冷战”的观点。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之一,而其统一模式是东德并入西德。作为国际法上平等的两个主权国家,两德在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西德能如此迅速地将位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德并入自己版图,其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郑亚珍:《浅析两德统一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 东西德铢钢、高纯度煤产量比较(单位:百万吨)

              产品

              铢钢产量

              高纯度煤产量

              年份

              国别

              1950

              1960

              1970

              1980

              1988

              1950

              1960

              1970

              1979

              联邦德国

              9473

              25739

              33627

              33873

              33016

              111

              142

              111

              86.3

              民主德国

              337

              1995

              1994

              2458

              2103

              27

              1.0

              0.1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德并入西德的原因。


              (2)德国的统一对中国有怎样的启示?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然而,正踩在“短促二十世纪”尽头的这个世界,与当年起点时刻之间的比较,并不是一道“孰多孰少”的历史计算题。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质的不同”。……其一,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在它的春秋去来之间,欧洲已然日渐衰败。……第二项变迁的意义,则较第一项为重大。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你如何理解“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请结合史实从多个方面加以归纳叙述。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做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影片、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而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

              材料二

              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的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