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对“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理解正确的是

                  

              A.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指主要国际势力的实力均等

                  

              C.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指世界大国一致维护世界和平
            • 2.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     )

              A.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
              C.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 3. 28、 历史学习需要时空想象力。“1991年的欧洲”会让你想到的词语是( ) 
              A.同盟与对峙
              B.和解与一体       
              C.多极与单极
              D.解体与一体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然而,正踩在“短促二十世纪”尽头的这个世界,与当年起点时刻之间的比较,并不是一道“孰多孰少”的历史计算题。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质的不同”。……其一,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在它的春秋去来之间,欧洲已然日渐衰败。……第二项变迁的意义,则较第一项为重大。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你如何理解“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请结合史实从多个方面加以归纳叙述。

            • 5.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6.

              1990年3月14日,第三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将其中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意味着苏联

              A.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
              B.人民将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否定
              D.效仿西方走议会民主的道路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做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影片、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而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

              材料二

              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的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

            • 9.

              下表是美国亚瑟莱维特公共事务中心1993—2012年就“俄罗斯精英视角下美国对俄敌对与友好程度”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反映了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3(%)

              2004(%)

              2008(%)

              2012(%)

              非常敌对

              3

              2.2

              17.8

              6.3

              中立态度

              29

              48

              25.3

              30.8

              相当友好

              55.5

              17.8

              3.7

              23.3

              很难回答

              3

              2.8

              0.4

              1.7

              A.试图化解与美国的根本分歧
              B.希望被西方认可和尊重
              C.认识到北约军事威胁的减弱
              D.延续了战后的冷战思维
            • 10.

              1990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删去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领导的规定,实行多党制,设立总统制,总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随后,党内各派斗争进一步尖锐化,民族分离运动也勃起,出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1991年底,苏联解体。这表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放弃共产党的领导
              B.总统制的设立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苏共党内的斗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