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4分)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7分)

            • 2. (1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呈现阶段性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相关情况

              1951年

              9 月2日 下午3时,首都各界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大会,出席者有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郭沫若、陈叔通、彭真、李济深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 九月三日 抗日战争胜利日纪念办法的通知”中强调:中国人民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团结起来,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得到了苏联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长期支援和最后出兵解放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的伟大援助”, “美帝国主义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死敌” ……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后除《人民日报》等上发表有社论纪念抗战胜利外,其他纪念活动几近停滞,抗战胜利纪念日似乎被遗忘……

              1985年

              上海晋元中学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纪念大会;《解放日报》发表有张祺的《上海职工同新四军的战斗情谊》、陆诒的《徐州会战中访李宗仁将军》、李直峰的《抗战期间的对日无线电侦破工作》等;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文艺演出在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1995年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题书介展览”在香港举行,集中展出内地和台、港、澳地区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抗日战争的300多种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联合主办“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

              问题: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两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 3.

              (22分)思想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1月,国家主席李先念对法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这是中法1964年建交后,我国领导人首次以国家主席的名义对法国进行的一次正式访问。

              会谈结束后,密特朗总统陪同中国贵宾步入宴会大厅。密特朗总统在宴会上发表了友好热情的讲话。他赞扬了法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两国灿烂的、互相借鉴的思想文化,高度评价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而建立的业绩。他说:“今天,法国在本土迎接中国国家元首,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追述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事实之后,他继续说,早年法国数位学者访华,给我们带来的中国形象可以概括为:智慧、持重和和谐,这给伏尔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起了促进作用;而法国大革命又为本世纪初贵国青年提供了灵感的思想源泉,使他们投身于坚忍不拔的长期斗争,最终创造了今日的中国。

              ——据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周觉《李先念主席访法花絮》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法两国文化“互相借签”。(4分)密待朗总统对中法两国的关系有怎样的展望?(2分)

              材料二  1870—1900年铁路网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单位:千公里)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4

              36

              49

              68

              45.5

              68.8

              94.2

              118.2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2)根据表2简要分析1870—l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4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3所呈现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当爱因斯坦在纽约萨朗那克湖边从《纽约时报》的一位青年记者那里知道了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时,感到极度震惊。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据《超越2012》,李华平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爱因斯坦。(4分)根据这一评价,举出具有其中之一点评价的两位历史人物。(4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战前水平。克莱顿还说:“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7分)

               

            • 5.

              (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

              (2)材料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