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
            • 2.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3. 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 4.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  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  革命文艺  

              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  革命文艺 

              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  体育节目 

              8:15  革命文艺 

              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  国际时事 

              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  对工人广播

              12:30  新闻

              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  红小兵节目

              16:20  红卫兵节目

               

               

               

               

               

               

               

               

               

               

              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剧

              1:30 怀旧影院场

              2:30 夜读心灵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7:20 早知天下

              8:00 体育直播间

              8:20 做客中央台

              8:40 财经在线

              11:10 法治中国

              12:35 体彩时间

              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

              19:20 城乡纪实

              20:30 天天福彩

              20:35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 (含整点新闻)

              0:10 生活资讯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 流行经典

              9:30 娱乐周报

              12:00 天天体彩

              20:30 天天福彩

              20:35 体育沙龙

               

               

               

               

               

               

               

               

               

               

               

               

               

              (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4分)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分)

               

            • 5.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4)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 6.

              (18分)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2分)

              材料二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2)据材料二,以古代东西方政治为例,说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赞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片面性。(8分)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3分)综上探究,你获得哪些重要的认识?(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