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 2.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  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 3.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准确的是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与苏联建交结盟

              B.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加入不结盟运动

              A.A
              B.B
              C.C
              D.D
            • 4.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5.

              60年代中期,我国同日本和西欧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五十年代末期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 6.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A.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 7.

              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西方冷战阵营中的领袖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也在公开场合宣布,可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和平共处。由此可见,该原则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B.加强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C.缓和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D.具有适用的普遍广泛性
            • 8.

              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 )

              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
              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
              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寻扩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
            •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表现在(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导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迸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