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50年代某次重要国际会议时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关于这次会议正确的认识是(    )
              A.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会议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有关
              C.会议是指万隆会议
              D.会议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正常化
            •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也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以下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活动)及其概述,对应正确的是(   )


            • 3.

              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事件

              影响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A.A
              B.B
              C.C
              D.D
            • 4.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种类

              计费单位(每10支)

              邮资(元)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
              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
              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
              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
            • 5.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准确的是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与苏联建交结盟

              B.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加入不结盟运动

              A.A
              B.B
              C.C
              D.D
            • 6.

              1949年6月,美国驻中华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以缓减华北因旱灾造成的粮棉供应困难,同时提出向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大批借款。中共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

              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基本原则确定
              C.中国已确立“一边倒”方针
              D.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要挟新中国
            • 7.

              59年,毛泽东在会见波兰客人时曾说:“社会主义国家是朋友,我们要好好团结。此外,还需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朋友。没有朋友是不行的。”这表明那一时期

              A.苏联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减弱
              B.中国放弃“一边倒”的方针
              C.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减弱
              D.中国的外交政策日益成熟
            • 8.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D.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9.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C.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0.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
              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