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D.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
            • 2.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8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倶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3. 2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4.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5.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 6.

              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 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

              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

              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

              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

              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

              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8.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下图为《中国(1952年—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0/40

            进入组卷